2023年9月,索尼互動娛樂(SIE)宣布終止運行僅兩年的PlayStation Stars(PS Stars)忠誠度計劃。這項曾被定位為"玩家成就獎勵系統"的項目,最終因運營成本與效益失衡退出市場。該事件折射出游戲行業用戶留存策略的深層挑戰。
圖片來源于網絡
PS Stars的核心機制與市場定位
PS Stars計劃于2021年10月在全球42個國家上線,其設計融合了傳統忠誠度體系與游戲化元素。用戶通過完成"每月活動"(如購買指定游戲、達成特定獎杯)獲取積分,積分可兌換PSN錢包余額、數字收藏品或PS Plus訂閱折扣。根據索尼披露數據,計劃初期注冊用戶達870萬,占PSN月活用戶的6.2%。
該系統設置四級會員等級,升級條件包含年度消費金額與活躍度指標。最高等級用戶可享獨家虛擬形象、提前試玩權等權益。與微軟Xbox Rewards相比,PS Stars的積分獲取效率低40%——玩家需消費100美元獲得500積分(價值5美元),而Xbox體系同等消費可兌換價值7美元獎勵。
圖片來源于網絡
運營數據揭示的結構性缺陷
索尼2023財年Q1財報顯示,PS Stars項目運營成本占總服務支出的1.8%,但僅帶來0.3%的PSN收入增長。三個關鍵數據暴露其設計缺陷:
1. 用戶活躍度衰減:注冊用戶中僅23%持續參與月度任務,較Xbox Rewards的51%留存率存在顯著差距
2. 兌換率低迷:累計發放的38億積分中,僅17%被用于實質性兌換(PSN充值/訂閱折扣)
3. 邊際效益遞減:每用戶年均貢獻值從2022年的4.7美元降至2023年的2.1美元
項目運營團隊在內部報告中指出,核心問題在于獎勵吸引力不足。收藏品類獎勵(占兌換總量的63%)未能形成稀缺性——超過80%的數字藏品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跌破初始估值。
行業競爭下的戰略調整
PS Stars的終止與索尼整體服務戰略轉型直接相關。2023年PlayStation業務營業利潤同比下降12%,公司正將資源向PS Plus三檔訂閱制傾斜。數據顯示,PS Plus Premium用戶年均消費額(227美元)是PS Stars用戶的4.3倍。
微軟Xbox Game Pass的成功驗證了訂閱制對用戶粘性的提升作用。相較之下,忠誠度計劃需要持續投入運營成本,卻難以直接拉動內容消費。索尼的決策反映其戰略重心從"廣泛用戶激勵"轉向"高價值用戶深耕"。
值得注意的是,任天堂Switch Online+擴展包用戶數在同期增長34%,其依靠獨家懷舊游戲庫而非積分體系實現留存。這暗示傳統主機廠商更傾向用內容綁定而非經濟激勵維持用戶忠誠。
玩家社群的分化反應
在Reddit的PS5版塊,關于PS Stars關閉的討論帖獲得12萬次瀏覽。43%的受訪玩家表示"從未使用過該功能",29%認為"積分價值太低不值得投入時間"。僅有8%的核心用戶對終止計劃表達強烈不滿。
部分開發者指出該計劃存在設計矛盾:硬核玩家更關注獎杯成就而非積分獎勵,休閑玩家則缺乏持續參與動力。這種錯位導致其陷入"兩頭不討好"的困境。相比之下,Epic Games Store的每周免費游戲策略,以零成本獲取方式實現38%的用戶轉化率,或是更高效的留存模型。
圖片來源于網絡
忠誠度體系的未來演進
PS Stars的案例為行業提供重要參考:
1. 經濟模型需精準匹配用戶層級:硬核玩家更看重獨家內容權限,大眾用戶需要即時可見的實惠獎勵
2. 數字化權益需構建真實稀缺性:NFT等技術的應用必須解決價值錨定問題
3. 數據驅動動態調整:應根據用戶行為分析實時優化獎勵規則
目前,EA Play Pro與Xbox Game Pass Ultimate已嘗試將忠誠度體系嵌入訂閱服務,通過專屬皮膚、提前體驗等非貨幣化權益增強粘性。這種"軟性綁定"模式或許比直接經濟激勵更具可持續性。
索尼在關閉PS Stars后,正測試將部分權益整合進PS Plus等級系統。這標志著一個關鍵轉折:主機廠商開始從"附加獎勵計劃"轉向"核心服務價值重構"。在訂閱經濟主導的時代,單純的積分獎勵體系恐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用戶留存策略必將與內容生態深度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