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終于對「小程序」松手了。
就在剛剛,蘋果悄然發布了一個可能會改變應用生態的計劃——小程序合作伙伴計劃(Mini Apps PartnerProgram),正式宣布為小程序建立制度化的合規框架。
「小程序」是介于網頁與 App 之間的輕應用形態——用 HTML5 和 Java 寫成,即開即用,輕得像一張網頁,卻能完成一次支付、一次服務流程、一次游戲體驗。
另昨晚彭博社報道,騰訊與蘋果達成協議,蘋果將可以從微信小程序和小游戲中抽成 15%。小程序合作伙伴計劃得以在中國推行,與該協議的關系巨大。
小程序曾被擋在 iOS 門外
在中國,小程序在微信、抖音、支付寶里已經演化出數以億計的日活,早已成為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但在 iOS 上,它一直活得很「邊緣」。
開發者可以用 HTML5 把它嵌進一個 App 里,卻無法觸達系統能力:不能用蘋果的內購體系、不能管理年齡層級、不能透明呈現商品目錄,也無法建立穩健商業模式。
能做的,往往只有一件事——靠廣告吃飯。
輕游戲只能加激勵視頻,工具類只能上 banner。想要靠內容或服務收費卻幾乎沒有路徑。更別說要搞生態、搞分發、搞平臺,幾乎是天方夜譚。
蘋果過去并不歡迎「App 里的 App」,也不希望任何超級 App 在 iOS 內部復制一個「小程序平臺」。這讓許多開發者困在尷尬地帶:小程序是剛需,但 iOS 的制度無法容納。
直到今天。
小程序的形態,在蘋果那里第一次被正式寫下來
在這次發布中,蘋果第一次給出官方表達:Mini App 是「基于 Web 技術,如 HTML5 和 Java 構建的自包含體驗」,它不直接出現在 App Store,而是分發在一個更大的宿主 App 內,讓用戶無需安裝即可訪問內容、服務或小游戲。
也就是說,小程序在 iOS 上終于不是灰色地帶,而是被承認、被規范、被商業化的應用形態。
奇妙的是,它看起來像中國人早已熟悉的小程序,但邏輯完全是「蘋果式的」。
它所有規則、能力、開放邊界都基于蘋果過去幾年陸續構建的一套基礎 API:包括集成高級商務 API、采用聲明年齡范圍 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