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近日,一塊寫著“自助‘偷’甘蔗,19點到5點,18元/根,甘蔗隨便吃”的牌子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紹興上虞區一塊甘蔗地因此成為網紅打卡點。這塊由80后農人王勇龍打造的“趣味農場”,以復古情懷與創意營銷吸引百余名網友夜間“組團偷蔗”,20余天創收超6000元,為鄉村經濟注入新活力。
“偷”甘蔗靈感源自網友留言,付款碼化解尷尬
10月24日,甘蔗地主人王勇龍向記者透露,今年他種植的2畝甘蔗長勢喜人,成熟期恰逢秋游旺季。為吸引游客,他嘗試在短視頻平臺發布推介視頻,沒想到一條網友留言點燃了他的創意:“好久沒體驗過小時候偷甘蔗的樂趣了,好想來一次!”
“現在大家生活節奏快,這種帶著懷舊感的互動很容易引發共鳴。”王勇龍隨即在田邊豎起手寫木牌,標明“偷蔗規則”:每晚7點至次日5點開放,每根甘蔗收費18元,提供工具刀供自由砍伐,并附上收款碼“自覺付費”。他笑稱:“放二維碼是為了讓大家‘偷’得坦蕩,不用難為情。”
夜間“偷蔗”成新潮流,百人打卡創收六千
木牌立起后,這塊甘蔗地迅速在社交平臺走紅。網友們紛紛組隊“夜襲”:有人舉著手機直播砍蔗過程,有人穿著復古校服拍照打卡,還有人將甘蔗汁制成飲品分享。據王勇龍統計,開放20余天來,已有超100名網友“偷”走300余根甘蔗,累計收款6000余元,目前地里仍剩1000多根待“偷”。
“大部分人是圖個新鮮,也有人專門從杭州、寧波趕來。”王勇龍說,為保障安全,他每晚都會在田邊巡邏,并提醒游客注意防火、勿破壞未成熟作物。不少游客表示,這種“半自助式”體驗既滿足了童年趣味,又避免了傳統采摘園的拘束感,“18元買的不只是甘蔗,更是一段回憶”。
創意農業破圈,鄉村經濟玩出新花樣
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升溫,各地農人紛紛探索“農業+文創”新模式。從“共享稻田”到“認養果樹”,再到如今的“可偷甘蔗地”,年輕新農人正用互聯網思維為傳統農業賦能。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專家指出,王勇龍的案例為鄉村經濟提供了新思路:“通過挖掘情感價值、打造沉浸式體驗,既能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又能吸引城市消費者深度參與。但需注意平衡趣味性與規范性,避免因過度營銷引發爭議。”
目前,王勇龍正計劃擴大“偷蔗”規模,并推出甘蔗汁、紅糖等衍生產品。他坦言:“賺錢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讓大家記住鄉村的煙火氣。如果明年甘蔗地還在,歡迎更多人來‘偷’點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