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的C塔項目成功完成了一項引人矚目的工程壯舉:重達6000噸的鋼結構連廊在近120米的高空精準合龍,東、西兩座塔樓成功“牽手”。
為了讓你快速了解這個龐然大物,我將它的核心信息整理成了下面的表格。
項目方面 具體詳情
項目名稱 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C塔項目("未來之塔")
事件 鋼結構連廊高空合龍
時間 2025年10月24日
連廊重量 約6000噸(相當于4000輛家用轎車)
提升高度 119.15米(約40層樓高)
最大跨度 78米
合龍精度 毫米級
塔樓高度 東塔400米 / 西塔336米
? 工程難點與技術突破
這項工程并非簡單的搭建,它面臨著“超跨、超重、超高、超精”四大難題,施工難度在國內都屬罕見。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項目團隊采用了多項創新技術和施工方案:
· 巧妙的施工方法:采用“地面拼裝+大型液壓同步提升”的方案。先像“拼拼圖”一樣,在地面安全高效地完成連廊主體結構的焊接和組裝;再通過液壓系統為其裝上“智能電梯”,整體提升至高空。
· 分級提升工藝:連廊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采用了“分次安裝,累積提升”的精細工藝,分四次逐步提升到位,并在中間過程完成了下部復雜結構的安裝。
· 智能建造保障:項目運用了40臺液壓提升器集群作業,并通過82個高精度傳感器實時監測應力、應變等數據,確保這個龐然大物能以0.14米/分鐘的速度平穩攀升,最終實現毫米級的高空精準對接。
項目的意義與未來
C塔項目的這次成功合龍,不僅是建設過程中的關鍵一步,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 重塑城市天際線:作為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深灣都市核心”的三大地標之一,C塔建成后將以東塔400米、西塔336米的超高層雙子塔姿態,與凌空飛架的連廊共同構成“雙人起舞”的優美意象,顯著重塑深圳灣的天際線。
· 打造世界級平臺:項目定位為“景觀式超級公共空間”,未來將為企業總部、國際組織和機構提供世界級的服務平臺,并通過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整合多元業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
· 智能建造的典范:作為深圳市首批智能建造試點項目,C塔在建設中廣泛應用了數字孿生平臺、AI預警、焊接機器人等智能建造技術,為行業未來樹立了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