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元以下基本買不到真羽絨服” 的話題近日沖上熱搜,讓不少準備購置冬裝的消費者陷入糾結:想省錢選低價款,又怕買到填充物劣質、保暖性差的 “殘次品”;咬牙買高價款,又不確定貴的是否真的值。大家難免會疑惑:市場上那些百元左右的羽絨服,真的都是不能碰的 “坑” 嗎?就沒有性價比高的選擇嗎?是接受高價買安心,還是冒險嘗試低價款?
市場監管總局的抽查數據顯示,低價羽絨服確實是質量問題的重災區,17% 不合格。不合格產品主要通過兩種方式 “偽裝” 成真羽絨服:
用 “飛絲” 替代絨朵:這是最常見的造假手段。真正的羽絨是鵝鴨腹部的朵狀絨毛,有完整的絨核和絨枝,而 “飛絲” 是羽毛加工的邊角料,呈散沙狀,保暖性僅為真羽絨的 1/3。部分商家將 “飛絲” 混合少量羽絨填充,卻在吊牌標注高絨子含量,成本能降低 50%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