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暴跌與業績滑坡:神話褪去的真實圖景
零售價標著760元一粒的片仔癀,現在網上500元就能買到手,臨期的產品更便宜,350元就能拿下。
《第一財經》去年年底報道過二手藥市的情況,當時就提到片仔癀價格開始松動,沒想到短短幾個月,跌幅會這么大。
曾經這東西被黃牛炒到1600元一粒,單價比黃金還貴,那時候不少人把它當“硬通貨”囤著,覺得能升值,現在看來,那些囤貨的人怕是要虧慘了。
片仔癀三季報一出來,整個市場都炸了鍋,第三季度營收74億元,比去年同期少了12%;凈利潤21億元,更是直接跌了近21%。
翻開源氏證券的研報能看到,這是片仔癀近十年里,第一次出現營收和凈利潤一起往下掉的情況,以前就算行業再淡,它也能保持增長。
市值方面更慘,巔峰時期2900億元的市值,現在只剩1090億元,整整蒸發了1800億元,這1800億元是什么概念?差不多相當于3個中小型中藥企業的市值總和,說它是“市值腰斬”都算輕的。
現在市場上還能看到官方零售價760元的標簽,但沒人買賬,二手平臺上,不少賣家急著出手,價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虧本甩賣。
這種“官方價高、實際價低”的倒掛情況,其實就是市場對它真實價值的投票——大家不再認可之前炒出來的高價了。
泡沫形成與破裂:脫離本質的必然結局
2021年前后,片仔癀火得一塌糊涂,那時候商務圈里流行一句話:“喝茅臺前先吃片仔癀,護肝。”
這句話像病毒一樣傳開,一下子把片仔癀和茅臺綁在了一起,《21世紀經濟報道》當時做過一篇調查,發現不少名煙名酒店都推出了“茅臺+片仔癀”的捆綁套餐,有的甚至把它當作高端禮品的標配,送出去比送煙酒還顯檔次。
片仔癀就這么從治療肝病的藥品,變成了有保健功能的社交貨幣, 黃牛看到了機會,開始瘋狂囤貨。
原價590元一粒的片仔癀錠劑,被他們炒到1600元,線上線下都很難買到,那時候還有人說“買片仔癀比買黃金還劃算”,不少普通消費者也跟著跟風,覺得能保值,結果現在全成了“燙手山芋”。
但這泡沫從一開始就注定要破,片仔癀的核心原料是天然牛黃和天然麝香,這兩種東西都特別稀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