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春秋航空發布“空嫂”專項招聘引發熱議。其官網發布的客艙乘務員(空嫂)任職要求顯示,年齡要求為25至40周歲,已婚已育者優先;學歷要求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身高162cm至174cm,無工作經驗限制。
春秋航空對媒體表示,公司早在2010年10月就進行過第一批空嫂招聘。其招聘公眾號在2014、2015、2017和2018年也都發布過空嫂相關招聘公告。此次招聘的工作地點為蘭州、上海,與新航季春秋航空將開通的西部航線有關。
如此看來,此次招聘并非全新舉措,只是航司既有政策的延續和根據新業務需求進行的調整。但這一消息發布后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名,引發熱烈討論和關注。支持者認為這一舉措有助于打破空乘行業固有的“青春濾鏡”;也有聲音質疑“已婚已育優先”又會造成新的就業歧視;還有人針對“空嫂”這一稱呼是否恰當爭執不休。
針對這些問題,春秋航空負責人回應稱,未婚未育應聘者可以在官網的社會招聘和校園招聘渠道投遞。“空嫂”的稱謂源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民航業首次面向紡織女工招聘時的提法,沿用至今主要是為了區分,就崗位工作性質、工作內容等,空姐和空嫂沒有區別。
因此,公眾大可不必擔心此舉會形成新的就業歧視,也無需過度糾結稱呼本身。真正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招聘背后折射出的行業向核心職責回歸的趨勢。
一直以來,空乘人員面臨過多的附加期待,在多種因素作用下,“年輕貌美”成為貼在這一職業之上的顯著標簽。《2021年全年中國民航乘務員發展統計報告》顯示,女性乘務員的從業年齡高峰為25歲,男性為26歲。換言之,公眾對空乘從業者的普遍印象,與行業人才結構的事實高度契合。
然而,過度聚焦空乘“年輕貌美”的特征,不僅可能導致其核心職責被有意無意地忽視,更不利于為他們構建健康的職業發展環境。今年7月,多個航司改變乘務員著裝要求,推出褲裝和平底鞋,正是推動行業變革的重要舉措。而航空公司打破招聘年齡限制,同樣有利于聚焦空乘的核心職責,提供優質服務。
春秋航空招聘負責人介紹,“空嫂”群體具備較強的親和力與應變能力,在服務兒童、處理突發情況等方面具有優勢。客觀來說,親和力和溝通能力是服務行業從業者應有的素質,不應與年齡或身份綁定,但航司的考慮確實反映了現實情況。
此前,“全職媽媽再就業”一直是熱點話題。相關討論中,不少因婚育離開工作崗位的女性分享自己重回職場的艱難和遇到的歧視。春秋航空招聘公眾號2018年發布了通過“空嫂”專項招聘入職的女性們的故事,其中有人在40歲時投遞簡歷進入公司,兩年后成為乘務長,后又成為客艙管理干部。據媒體報道,目前,春秋航空在職空嫂88人中,74%已晉升至管理崗位。
事實證明,婚育與否、年齡幾許并不影響個人能力的發揮,企業招聘時核心要考慮的是崗位需要怎樣的人才。對于空乘來說,確保乘客的安全、與乘客友好溝通、處理日常與突發事務是首要職責。畢竟在萬米高空遇到困難時,沒有乘客會在意是“空姐”“空嫂”還是“空少”“空叔”,大家只會記得關切的目光和問題解決后的笑顏。
已婚已育優先、年齡放寬至40歲……招聘固然需要客觀標準,但這些調整其實都是向難以被量化的服務價值靠攏的努力。企業招聘時少畫幾道“刻度線”,才能讓勞動者不受限制地成長與發展。
當然,改變永不止步。整體來說,民航業對空乘外貌的隱形門檻依然存在,年齡、婚育狀況對職業發展的限制也見諸現實。此次專項招聘引發的熱議投射著大眾的期待——期待能包容個體生命自然進程的就業市場,也期待不限于條目而是切實可感的就業公平。這理應成為這個行業共同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