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了嗎?許多人可能會不假思索地給出答案:大約6600萬年前,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導致恐龍滅絕。但越來越多科學證據表明,恐龍并沒有全部滅絕,它的一個譜系經過漫長演化,成為鳥類。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仍與恐龍共存。而這一重要發現正出自中國科學家。
昨天(10月28日),20余位全球頂尖古生物學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及科學教育專家齊聚上海,在“中國恐龍:從科研探索到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上分享他們對恐龍研究過去與未來的思考。
未來恐龍會否“復活”?世界上發現并命名恐龍最多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星表示,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未來有可能“制造”出活著的恐龍。“100年后或者200年后,如果看到類似霸王龍的生物生活在地球上,我是不會感到驚訝的。”
中國是恐龍研究的天堂
徐星介紹,中國的恐龍研究已有百余年歷史,從第一代學者楊鐘健院士,到去年剛剛去世的“中國恐龍先生”董枝明,再到年輕一代科學家,經過幾代人的積累,中國已成為世界恐龍研究中心之一。
“從物種發現的角度看,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不僅如此,徐星告訴記者,在恐龍化石研究領域,尤其是關于鳥類起源的研究,中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貢獻者。 “中國是恐龍研究的天堂。”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院院士帕斯卡·迦得弗利茲毫不諱言。他說,從1995年第一次來中國參加恐龍研究會議算起,30年間他來過中國不下50次,目前正與中國學者合作在吉林地區挖掘恐龍化石,“一批中國古生物學家已躋身全球頂尖學者”。
就在3天前,季強、徐星、周忠和三位古生物學家憑借“發現鳥類起源于恐龍的化石證據”獲頒2025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在昨天的研討會上表示,對于古生物學家來說,能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是“一次意料之外的認可”。從名字上來看,未來科學大獎關乎未來,而古生物學研究的往往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