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之心編輯部
終于,Cursor 還是走上了自己訓(xùn)練大型語言模型的路。
Cursor 2.0 終于來了!
剛剛,Cursor 發(fā)布了兩項重大更新:首個編碼模型 Composer,以及用于并行協(xié)作多個智能體的新界面。


此舉意義非凡。一直以來,Cursor 雖然廣受歡迎,但終究免不了「AI 時代的 VS Code」的帽子,因為它此前只能使用 Claude、GPT 等第三方模型。這既是 Cursor 的起點,也成了它的瓶頸。
Composer 的發(fā)布,堪稱是 Cursor 打破這個瓶頸的「獨立宣言」,這也標志著 Cursor 正式從「AI 外殼」向「AI 原生平臺」進化。
自研模型 Composer
Composer 是一款前沿模型,雖然智能程度不敵 GPT-5 等最佳前沿模型,但速度確實遙遙領(lǐng)先,達到了同等智能模型的 4 倍。

在基準測試中,Composer 實現(xiàn)了前沿水平的編碼智能,同時生成速度達到每秒 250 個 token—— 大約是領(lǐng)先的快速推理模型的兩倍,是同類前沿系統(tǒng)的四倍。(注:Cursor 發(fā)布的對比將模型分為幾個類別:「最佳開源」(例如,Qwen Coder、GLM 4.6)、「快速前沿」(Haiku 4.5、Gemini Flash 2.5)、「2025 年 7 月前沿」(年中可用的最強模型)以及「最佳前沿」(包括 GPT-5 和 Claude Sonnet 4.5)。Composer 在匹敵中端前沿系統(tǒng)智能水平的同時,還在所有測試類別中實現(xiàn)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生成速度。)

該模型專為在 Cursor 中進行低延遲的智能體式編碼而打造,大多數(shù)回合在 30 秒內(nèi)完成。早期測試者認為其快速迭代的能力非常順手,并愿意信任它處理多步驟編碼任務(wù)。
官方表示,Composer 通過一組強大的工具進行訓(xùn)練,包括覆蓋整個代碼庫的語義搜索,因此在理解與處理大型代碼庫方面顯著更強。
